新聞周報:2021/09/27-10/03
(1) 岸田文雄:「溫和派」將出任日本首相 對華政策可能務實而強硬
日本不久前結束自民黨總裁選舉,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最終勝出,將成為日本新一任首相。岸田文雄被視為自民黨內的溫和派,但觀察家也注意到岸田在競選期間的對中強硬政策。 此次總裁選舉中,四位候選人均表達對中強硬態度,岸田文雄曾表示要設立「人權問題輔佐官」,專門應對中國和新疆人權議題,也曾表達對中國軍事擴張的憂慮,主張加強飛彈防禦以嚇阻中國。加上岸田更普遍被視為安倍晉三的接班人,料想他任內將持續深化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國。至於台灣輿論則普遍認為岸田文雄是「友台派」,外界也相當好奇他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將表達何種態度。 另一可觀察的指標,乃中國輿論界對岸田上台的看法。不少觀察者認為,當前中日衝突乃結構使然,且自民黨總裁選舉更充斥「反中」氛圍。觀察者網更指出,即便岸田本人希望對華友好,也難壓制日本國內的右翼民粹分子。未來岸田文雄是否會如選舉中所主張的對華強硬,有待持續觀察,第一項挑戰則是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的態度。
(2) 中國拉閘限電衝擊居民生活 背後三個原因
(BBC中文網 )
今夏開始,中國政府在其境內施行限電政策,起初係針對南方省份高耗電產業的限制。但自九月底起,東北三省的限電政策擴大到民生用電,致使輿論沸騰。外界初步推測,係因為需求突增、煤價攀升、能耗雙控三者的共同影響。以上都是短期因素的探討,實際上,中國內部面臨長期的能源轉型壓力。因為官定電價的緣故,市場機能無法調節供需,進而導致了限電的局面。不過,牽一髮而動全身,電價的調整勢必提升多數產業的生產成本,進而擴大影響範圍。 這則新聞的重要性在於點出中國是否具有足夠的量能維持世界工廠的頭銜。事實上,這種限電措施從去年底便發生,雖然情況一度好轉,但目前看來中國內部的能源消費結構又再度失衡。若中國遲遲不能徹底解決限電問題的話,從生產面看或許只是產能問題,但宏觀來看,當中國對世界的商品供給力衰退時,其能否繼續維持世界大國的姿態呢?進一步說,其挑戰美國的野心也勢必受阻。故,限電雖然看似是生產或民生消費面的問題,但實際上恐怕會醞釀成國安問題。
(3) The End of China’s Rise
(Foreign Affairs )
此篇文章作者為Hal Brands 和 Michael Beckley,前者為歷史學家,後者為中美關係的學者。此篇文章主要圍繞在目前這個世紀的課題,即為中國崛起。但不同於以往的論調,作者於標題中即給定中國崛起可能即將結束。 作者於開頭談論到,中國如何於70年代透過良好的中美關係進行經濟成長,並一度超越美國,但在後面段落提及中國當前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當前中國最大之問題則為原物料資源的浩劫,包含水資源的枯竭,更包含對於農地的過度開墾,導致當前中國之糧食供給率不足。除了糧食與天然資源外,中國另外一個問題則為少子化的困境,根據作者所提供之證據資料,中國在未來恐怕將步入人口負成長。 即便中國未來可能步入衰退,但作者也提醒,我們不應該過於樂觀。根據傳統的權力轉移,兩大強權權力越為接近時,戰爭之機率越有可能爆發。但傳統權力轉移理論所忽略的是,當修正主義強權開始面對衰落的困境,但同時對於當前國際秩序具有高度不滿意度,戰爭的可能性將隨之倍增。因此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我們一直以來皆不可忽視的議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