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報:2021/05/31-06/06
(1) 中國「三孩政策」衝擊波:懷胎救國的生育大躍進...可行嗎?(轉角國際)
(圖片來源:路透社) |
中國政府於5月31日宣布放寬計劃生育限制,全面開放夫妻可以生三個子女,解決中國由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人口危機。同時,中國政府也承諾將推出完整的生育休假制度、托育服務與住房政策優惠等相關配套政策,然而這些承諾內容多半模糊不清,使得目前中國社會輿論對「三孩政策」的反應相當冷淡。
據中國官方數據統計,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已達到13.5%,即將臨界高齡化社會14%高齡人口的門檻。與此同時,2013「全面二孩」政策獎勵生育的效果卻在逐漸減,直至2020年之出生嬰兒數甚至比起前年2019年有高達18%的衰退。嚴重的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是中國政府開放甚至鼓勵夫妻生三個小孩的主因。
然而,關於「三孩政策」在中國網路上的討論的,卻是中國內捲化(團體中人們過度競爭導致內部消耗、停滯的狀態)、貧富差距極大加上高壓卻無望的勞動環境導致民眾大多不想生小孩的社會現實。高工時的996文化(每天從早9點工作到晚9點,1周6天)加上扶養父母便讓人喘不過氣,使得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不生、少生,也使得社會輿論往往對「三孩政策」持較保守的態度。
文章最後也寫到:「三孩政策是否有效,或許可以用網友調侃的一句成語來做總結—『民不聊生』,意為『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生育孩子的意願。連聊一聊都不願意。』」
(2) 世衛核准中國科興疫苗作緊急使用(德國之聲)
世界衛生組織於6月1日宣布,他們已批准中國製造的科興新冠疫苗作為緊急用途,將納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COVAX) 的一部分。世衛總幹事譚德賽更表示,科興疫苗安全有效,且適用於惡劣的氣候,當前首要之務是將疫苗送到亟需疫苗的國家。
世衛的專家戰略諮詢小組(SAGE)研究顯示,科興第三階段試驗中的疫苗療效從51%到84%不等。而根據法新社報導,科興疫苗已在22個國家使用,包括巴西丶印尼和土耳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五月時印尼官方表示,該國對12萬名接受科興疫苗的醫護人員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科興疫苗在預防新冠相關症狀的效果為94%。而6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才與印尼總統特使盧胡特會面,共同宣布「春苗行動」在印尼全面啟動。此項計畫將鼓勵更多品種的中國疫苗在印尼開展臨床試驗,支持印尼打造地區疫苗生產中心,以推進疫苗在開發中國家合理分配。
當前疫苗外交正成為中美博弈的關鍵面向,美國總統拜登日前也宣布6月底將釋出8000萬劑疫苗到海外,其中700萬到亞洲,包括美國國內核准使用的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而中國則以反對疫苗民族主義為訴求,積極在開發中國家進行疫苗外交,並持,推動疫苗企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得到諸多開發中國家支持。而科興被世衛納入緊急用途,必將影響未來疫苗外交走向。
(3) 拜登簽命令 擴大禁止投資中國軍工企業(中央社)
(圖片來源:instagram.com/joebiden) |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6/3簽署行政命令,列出了59家中國實體軍工相關的企業,禁止投資。其中這包括了華為、中國航天科技、中國移動通信、中海油集團等知名企業在內。
而拜登透過聲明表示,這項政策是因應中國軍工企業體帶來的威脅,中國在境外使用中國監控技術鎮壓與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構成異常與特殊威脅,因此決定擴大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禁令,禁止美國民眾投資損害美國與盟友安全與民主價值的中國企業。而這項行政命令將於美國東部夏令時間8月2日凌晨12時01分生效,投資人有1年緩衝期撤資。
由此看出,有別於以往大眾對於拜登政府可能親中的擔憂,自拜登上台之後的幾次對中政策與措詞都更顯強硬。這項禁止投資中國軍工企業的行政命令,不僅是延續川普政策,更將黑名單由原先的48家擴大至59家。凡此種種,顯示美中對抗的新冷戰格局已儼然定型,並體現在貿易戰上頭,整體格局恐怕不是換了個總統就能扭轉的。
(4) 六四走過塵封的32年 “小粉紅”成中國青年主流力量?(美國之音)
(圖片來源:路透社) |
六四天安門事件已過32年,32年來中國境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唯一不變的是中共高強度的言論箝制。此外這些年中國社會逐漸出現了「小粉紅」這個強調極端愛國主義的年輕族群,並霸佔了境內網路世界的話語權。這些人多半高度認同中國的社經體制,並積極擁護之,更甚者,他們自認是當代中國年情人的主流。不過,有一些人不認同他們的自我定位。出於「小粉紅」居有相當高的自發動員性,我們可以在社群網絡上看到他們大量、相似的發言,進而給了我們一種其領導主流的錯覺,不過,對於中國大量的當代青年而言,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比起在網路平台全力捍衛祖國,更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小粉紅」與其時代的意義,仍留待我們省思。
這篇文章很精闢的指出了一個重點:當世界各國對「小粉紅」行徑予以譴責、譏諷時,常常不自覺地認為這便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整體形象。然而這樣的刻板印象很危險,會使我們錯誤地評估中國境內的輿情。不過這也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當我們嘗試透過社群媒體了解中國境內的輿情時,因為中共的言論管制,導致我們蒐集到的資料早已被某程度上地「篩選」過了,換言之,只有合乎當局利益的言論才能呈現在我們面前。無怪乎我們會認為「小粉紅」就是當代中國大部分青年的代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