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新聞周報:2021/10/18-10/24

圖片
  (1)  網路一片撻伐聲中 胡錫進緩頰:李雲迪不是吳亦凡 (聯合新聞網 )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中國大陸知名鋼琴家李雲迪,近日因涉嫌嫖娼遭行政拘留,他演出的綜藝節目更已遭下架,僅能從他未出演的集數開始看。從吳亦凡事件開始,官方似乎開始針對藝人的行為有更嚴格的管況,連帶影響中國網友的反應,李雲迪被拘留後,網上一片罵聲,甚至不少人開始爆料他的各種私生活傳聞。 有趣的是,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近日針對此事,特別指出李雲迪無疑是做錯了,但網上的反應似乎過頭了,他形容李雲迪像是被「掛著牌子在互聯網上遊街」,並認為李雲迪事件不到吳亦凡的嚴重程度,網友不應過度反應。 胡錫進的評論,指出當前中國網路的生態,容易因官方一點風吹草動便群起攻之。如今年張文宏提出「與病毒共存」後,便激起網友的激烈反應,紛紛批評他不愛國,甚至起底他過往的所有言行,乃至他個人學歷等;再到此次的李雲迪事件,可發現中共官方各項緊縮舉措,雖可得到網友支持,但反而容易激起更激烈的情緒,未來這股情緒是否愈發不可控制,恐將成為中共需謹慎考慮之處。   (2)    China’s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 Is Big, Bad News—but Not a Breakthrough (Foreign Policy ) (圖片來源:Foreign Policy) 於上個禮拜中國的超高音速導彈載體試驗成功,雖然中方發言人一再表示,上週所試驗的並非軍事武器,而為民航載體,但考量到當時的試驗性質,大部分的評論家與政治人物皆認為中國在試驗超高音速導彈。而此篇文章作者認為,中國試驗超高音速導彈成功是一件壞事和大消息,但這在技術上而言並非大進展。主要原因在於,蘇聯早在冷戰時期就試驗超高音速導彈成功,同時因受限於太空法,故將其稱為FOBs(部分軌道轟炸系統),並且也有18枚超高音速導彈部署成功。但作者也指出FOBs存在優點與缺點,優點在於FOBs可以讓蘇聯的核子武器以南極的路徑,躲避雷達,進而攻擊美國本土目標。然而,就缺點而言,FOBs的精準度不高,同時又因FOBs無法動能,使其無法搭載超過一枚之核彈頭。 儘管FOBs存在許多缺點,那中國又為何試驗這種武器?作者認為,中國的背後動機為嚇阻美國的核打擊能力,主因在於FOBs可以直接攻擊到美國本土,且...

新聞周報:2021/10/11-10/17

圖片
(1)  北京舉行紀念《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 (now新聞 ) (圖片來源:Now新聞) 中國於 10/17 日舉行《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 30 周年座談會,會中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李孝梅表示,反對任何國家以人權問題干涉內政,堅持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在會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李寧指出,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更強調中方在防控疫情上的成就,維護公眾健康。 當前西方對中國人權的批評愈趨嚴厲,包括新疆再教育營、 2019 年以來的香港局勢以及西藏議題等,當前拜登政府也多次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猛烈抨擊。中國也多次針對西方的指控回擊,此次紀念座談更可見中國的論調,除了過往強調反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對中國人權狀況指指點點外,更可見中國強調重視人權中的發展權,並以防控疫情上的成就,為其保障人民生存權背書,並以此抨擊西方國家在管控疫情上的失利,甚至可批評全球疫苗分配不均、西方忽視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等。隨著中美競逐愈趨白熱化,人權場域也將成為雙方角力的一大場。   (2)    Will Europe Ever Really Confront China? (Foreign Policy ) (圖片來源:Foreign Policy) 這篇文章是由守勢現實主義大師S.Walt所撰寫,主要討論在美中對抗下,歐盟是否會加入美國成為抗中之主要夥伴之一。近期,由於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的ㄧ篇文章使得歐盟的外交意象成為國關學界受矚目的研究議題之一。S. Walt認為歐盟在美中競爭下扮演一重要角色,主因在於歐盟不但富裕、人口眾多、並且與美國具有共同價值觀。那歐盟是否會擁抱大西洋主義?S. Walt從威脅平衡理論說明這個議題。 S. Walt認為中國以威脅平衡理論的視角來觀察其行為,發現中國具有強烈的威脅意圖,導致近年來許多國家正與美國組建同盟以抗衡中國。對於歐洲而言,近期中國之眾多外交行為也引起歐洲國家民眾不滿,導致中國軟實力銳減。但儘管如此,對於歐洲而言,基於中歐之間地理距離過遠,且歐洲大陸之權力平衡同盟,僅出現於歐洲具有潛在霸權,但這種可能性隨著歐盟國家間羈絆加深而銳減。雖然歐盟不太會直接以軍事手段而抗衡中國,基於歐盟內部之價值觀,歐盟在軟實力議題上將會夥同美國,但也僅止於此...

新聞周報:2021/09/27-10/03

圖片
(1)   岸田文雄:「溫和派」將出任日本首相 對華政策可能務實而強硬 (BBC中文網  ) (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日本不久前結束自民黨總裁選舉,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最終勝出,將成為日本新一任首相。岸田文雄被視為自民黨內的溫和派,但觀察家也注意到岸田在競選期間的對中強硬政策。 此次總裁選舉中,四位候選人均表達對中強硬態度,岸田文雄曾表示要設立「人權問題輔佐官」,專門應對中國和新疆人權議題,也曾表達對中國軍事擴張的憂慮,主張加強飛彈防禦以嚇阻中國。加上岸田更普遍被視為安倍晉三的接班人,料想他任內將持續深化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國。至於台灣輿論則普遍認為岸田文雄是「友台派」,外界也相當好奇他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將表達何種態度。 另一可觀察的指標,乃中國輿論界對岸田上台的看法。不少觀察者認為,當前中日衝突乃結構使然,且自民黨總裁選舉更充斥「反中」氛圍。觀察者網更指出,即便岸田本人希望對華友好,也難壓制日本國內的右翼民粹分子。未來岸田文雄是否會如選舉中所主張的對華強硬,有待持續觀察,第一項挑戰則是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的態度。   (2)   中國拉閘限電衝擊居民生活 背後三個原因 (BBC中文網 ) (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今夏開始,中國政府在其境內施行限電政策,起初係針對南方省份高耗電產業的限制。但自九月底起,東北三省的限電政策擴大到民生用電,致使輿論沸騰。外界初步推測,係因為需求突增、煤價攀升、能耗雙控三者的共同影響。以上都是短期因素的探討,實際上,中國內部面臨長期的能源轉型壓力。因為官定電價的緣故,市場機能無法調節供需,進而導致了限電的局面。不過,牽一髮而動全身,電價的調整勢必提升多數產業的生產成本,進而擴大影響範圍。 這則新聞的重要性在於點出中國是否具有足夠的量能維持世界工廠的頭銜。事實上,這種限電措施從去年底便發生,雖然情況一度好轉,但目前看來中國內部的能源消費結構又再度失衡。若中國遲遲不能徹底解決限電問題的話,從生產面看或許只是產能問題,但宏觀來看,當中國對世界的商品供給力衰退時,其能否繼續維持世界大國的姿態呢?進一步說,其挑戰美國的野心也勢必受阻。故,限電雖然看似是生產或民生消費面的問題,但實際上恐怕會醞釀成國安問題。 (3)   The End of China’s Rise (Foreign...